“老师,我选调录取了,下周一就去报到啦!”
“老师,我西部计划录取了,下周去报到,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感谢学校的培养!”
“老师,我选完岗了,回到了我的家乡青海,现在在海西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纪工委!”
“老师,我选调录取到潍坊市教育局滨海分局,目前在大家洼街道筏子口村任书记助理,进行锻炼。”
……
“恭喜,恭喜!希望你们能扎根基层,为基层注入青春‘活水’!”
毕业季,就业季;就业季,收获季!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就业季收到学生就业的喜讯,无疑是对前期工作最大的肯定。
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因此,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各高校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引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新青年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源于基层、成长于基层、生活于基层,他们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了解基层心声、了解基层发展需求,饱含奉献基层的满腔热血。在长期的就业工作中,我所在的历史文化学院探索和总结出“123点燃希望,321成就梦想”辅导员工作法,多措并举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基层就业。
123点燃希望
1. 帮扶一对一,下好基层就业“先手棋”
建立健全基层就业教育引导机制,走出“就业难”误区,点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求职希望。实施资助+就业“一把手”工程、“一人一策”工程,在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三不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三不愁”有效工作路径,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组织辅导员全面摸排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底数,建立“一人一档”,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就业意向,推行“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模式,通过个性化辅导、专场招聘、优先推荐岗位等方式,促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顺利就业、充分就业。认真实施“未来之星”奖学金奖励计划,按照人均不低于1000元的标准对已就业毕业生发放就业奖励。扎实推进“校友一帮一”工程,组织基层工作优秀校友对学生开展集中培训,在不断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同时,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注基层就业。
2. 宣讲二加二,打好资助+就业“组合拳”
建立健全资助、就业政策宣讲体系,让资助、就业政策入脑入心,点燃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希望。
辅导员将国家资助政策、学校资助政策宣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将各地市人才引进政策、招聘宣讲贯穿毕业生离校教育始终。结合就业和发展前景,做好选调生、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宣讲;结合国家资助政策,讲清楚基层就业的现状与形势,组织有意向到基层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专项招聘、专题培训,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基层、投身西部,在完成自身就业的同时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 助力三加三,打响助学+就业“攻坚战”
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就业帮扶工作机制,点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希望。学院积极选派优秀教师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导师,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与班主任、辅导员形成就业帮扶导师团,并建立了由辅导员对接学校、学业导师对接社会、班主任对接家庭的三维一体联动机制,构建了“三师”一体化就业帮扶体系,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毕业时拥有不少于三个可选择的就业岗位。
321实现梦想
1.三年职业规划,提升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做好“定向规划、定向培养”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就业学生“竞争力”。学院充分利用大一至大三学年对全体在校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专业发展角度,定期组织开展师范生技能大赛、讲课比赛,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从职业拓展角度,定期组织开展职业规划、就业创业培训,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竞争力。
2. 二年重点培养,强化适应力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分类培养工作机制,做好“重点关注、重点帮扶”工作,着力强化基层就业学生“适应力”。根据学生意向岗位,利用大三、大四学年开展分类培训、分类指导。用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青鸟计划、志愿服务等活动,定期组织有意去基层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深入基层,体验生活,不断强化学生基层就业适应力。
3. 一年追踪服务,确保战斗力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追踪服务机制,做好“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就业学生“战斗力”。实施基层就业“暖心工程”“传帮带工程”,定期组织入职不足一年的基层工作者开展“线上”经验交流,确保广大基层就业学生能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国情的最好课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引导和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基层工作,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为基层输送人才、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继续完善“123点燃希望,321成就梦想”辅导员工作法经验,努力拓展基层就业帮扶路径,助力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基层注入青春“活水”,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