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要心理咨询意味着
我不正常/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每个人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可能都会有过这种纠结。其实所有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帮助的对象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心理困境的人,那种认为只有负面情绪累积到“病”的境地才要咨询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目前出现的问题开始无力解决,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如果发展到严重干扰生活的状态,那更应接受心理咨询。另外还有发展类的心理咨询,这些咨询会让个人更好地自我完善,生活得更幸福。
接受心理咨询是你的一种选择。当你敢于面对内心的痛苦或症状,尝试理解和改变自己时,这说明你是一个勇敢的人。从自身或者所处的系统做出新的尝试,善于反省自我、信任他人,这些都在提示您的人格具有弹性,有弹性的人往往是内心强大的。
大学生正在经历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呢?以下情况可以供大家参考:
(1)在择业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自我优势及劣势时;
(2)心情烦闷、自己无法纾解时;
(3)学业压力大,而又无法承受和自我调节时;
(4)人际关系出现问题,常常与他人发生矛盾时;
(5)饮食、睡眠习惯严重改变时;
(6)在恋爱中出现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失恋之后感觉很痛苦时;
(7)遭受重大变故或者突发事件时(如亲人离世、自然灾害等);
(8)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感觉自己心里不舒服,超过两周并仍在持续,或者有认为需要咨询的问题时。
2. 心理咨询和精神治疗是一样的吗?
心理咨询与精神治疗是有区别的。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具有心理困扰的人群,心理咨询师没有处方权,不可以开药。咨询师会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如精神分析疗法、沙盘游戏法疗法、完型疗法、萨提亚系统转化式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为你提供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面向非医学情境下的心理困扰,重视心理困扰背后的心理过程,重视探寻心理症状背后的认知矛盾、潜意识冲突和心理应激的影响。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对来访者秉抱持态度。帮助来访者悦纳真实的自我,充分发掘强大的自我力量,发挥潜力,达到身心平衡与健康。
精神科主要面向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酒药依赖等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和某些较重的神经症及人格障碍患者。精神科治疗主要借助药物治疗,从病理学的角度缓解身心的不适感,可以进行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用药指导,精神科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患有精神障碍的群体(友情提示:如果,你社会功能正常,人格也基本完善,请不要轻易说自己“心理有病”。这被称为“一般心理问题”。如果,你已出现诸如幻觉、错觉、妄想、社会功能严重退化等症状,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或精神分裂,必须尽快去医院救治。)
3. 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吗?
心理咨询从第一次来访到最后一次都是聊天,这种流程让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没价值、没必要。心理咨询确实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的,但是和日常生活中的聊天却不同。我们内心的困惑、忧虑和恐惧,因害怕被责备而无法向周围人诉说的想法和情绪,在心理咨询里都可以比较放松地谈论。心理治疗的过程的确以谈话为主要载体,但是此“谈话”非彼“谈话”。心理治疗中的谈话是基于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理论,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咨询师是个“内心戏”很足的人,因为谈话背后都有专业性和科学性“假设”。心理咨询也有宣泄、开导、安慰的作用,心理咨询行业中有着众多的学科流派,这些都是有学理基础的,绝非简单的聊天或者宣泄。
另外,心理咨询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程及设置,有专门的测试量表和测试手段,有专门的交谈答问的技巧,旨在帮助来访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从而挖掘来访者本身潜在的能力,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应对周围环境的能力,这也绝非一般的谈话开导所能做到的。
4. 心理咨询师会帮我解决现实问题吗?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我决定我是否要分手吗?”“心理咨询师可以帮我决定选择哪一个工作吗?”我明白你有太多不好的感受,那些糟糕的情绪牢牢捆绑着你,让你慌乱无措。所以你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心理咨询很多时候被误以为可以直接提供缓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没有得到时,会大失所望,咨询过一次两次后就不再继续了。但这是不太可能的。这一次咨询师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下一次呢?下下次呢?……相信这样的解决方案你的闺蜜或兄弟、父母、师长都可以提供。但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也只有你最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
事实上,心理咨询师做的是提供一些建议或指导,希望起到启发性效果,而不是直接帮助来访者决定一些事情。在心理治疗中,无论是探索问题的根源,还是解决问题,都需要求助者的参与。心理师扮演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是要鼓励来访者自己多思考,只有他的思考遇到困难时,心理师才会给以指导。实际上,如果治疗过于主动,来访者暂时可能感到心理咨询师有人情味,但是,这最终会妨碍他的成长和独立。我不希望你高估心理咨询师的能力和作用,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面对各种难题与困境。咨询师会与你一起探寻事件背后的原因,找出令你痛苦的真相是什么。但最后要怎么办,取决于你自己。
心理治疗确实无法直接帮你挽回失去的恋人、找到一份高报酬的工作,但是心理咨询可以和你一起建构“究竟问题是什么”、“问题发生的情景是什么”、“问题是如何形成和保持的”,一起探索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视角,了解现实问题背后的诉求和资源。或许,咨询后你不再想解决上述“问题”,因为它们可能已经不是“问题”。当“问题”不再是“问题”,就以另一种方式被解决了。
5. 心理咨询师会把我说的话告诉老师?
我们再来看看心理咨询的三大特性。
首先是自愿性,心理咨询是来访者在自发想要改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是在家人或老师的要求来咨询的,往往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其次是安全性,这种稳定性表现在心理咨询可以给来访者提供稳定的环境和持续的支持,从而带来安全感;最后是保密性,咨询师会对来访者的信息绝对保密,除非法律需要或者对本人、他人可能造成生命危险。“只要做了心理咨询,咨询师就会把我说的话都告诉老师”是一种误解,除了“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他人的严重危险”“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三种保密例外的情况,心理咨询师都是会严格遵守保密的。
6. 我能和心理师成为私人朋友吗?
心理咨询有一条重要规则,就是咨访之间的关系要保持在职业范围之内。因为心理咨询要完成的是一个特殊任务,咨询以外的私人关系会防碍这个任务的完成,成为治疗的障碍。而且很多经验显示,纯粹的职业关系使治疗进展最快。
心理咨询是一个科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于其他医学治疗手段的特殊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工作期间会有大量的心理信息交换,来访者在成长中会阶段性地把咨询师当成比较重要的人,双方在心理上是比较“亲近”的。
正因为这种特殊性,心理治疗需要遵循严格的伦理设置,一般而言,在咨询中和咨询结束后的两年内,治疗师和来访者不能建立咨询关系以外的关系,避免形成剥夺性关系,从而伤害到来访者。因此,咨询师不和你交朋友,是一种专业性的表现。而且,咨询中的治疗师是经过专业“修饰”的,他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人。
7. 心理问题也能引起躯体疾病吗?
大家经常谈“身心健康”,许多躯体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就是说,这些病有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上的所有器官都通过神经通路与大脑相连,所以,由于一些危机或冲突使我们情绪情感发生波动时,我们就有可能感到某些器官出现不适,甚至出现症状。
8. 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告诉心理咨询师吗?
一般的人际交往中,别人会对你的行为或想法做伦理道德的评判,但是在心理咨询中,咨访关系是非常独特的,心理师不会去判断你的行为好不好,道德不道德,更不会批评指责你。而是要通过真实的想法和经历寻找你的基本冲突和困难。咨询师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法律规定的保密突破情况除外),咨询的设置也会构造一个安全而稳定的空间。在咨询中,完全的坦白和诚实是非常关键的,你可以选择说出任何你想说的话。
9. 心理问题需要多长时间能治好?
心理咨询需要持续多长时间很难估计,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具体问题和你求治动机的强弱。假如你的问题不很复杂,可能不会太久,但如果涉及人格的很多方面,那就需要比较长的治疗了。也许要2到3年甚至更长。此外疗程长短还取决于你对治疗的要求,换句话说,你希望通过治疗达到什么目标,要求高,治疗时间就长。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它可能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所以治疗也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完成的,而且,对于某些问题而言,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治疗因素。
10. 每次接受心理治疗后,
都应该有一些进步和改善?
心理治咨询要是通过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有效而积极的交流来实现疗效的。这个过程的变量很多,包括来访者的期待、咨访关系、咨询目标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等。你有进步和改善的期待是一个很重要的疗效因子,但是心理咨询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有时候会达到你的期待,有时候可能会让你失望。如果每次都感觉有进步和改善,反而需要小心,这可能是一种“假进步”。偶尔有些小失望、小倒退,才是心理咨询的真实进程。心理咨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两三年,视个人问题的轻重和配合程度而定。心理咨询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次沟通,详细了解你各方面的情况,看看是否适合建立咨访关系,并对你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估进而形成治疗方案。在之后的会谈中,交流会随着信任关系的增进而深入。咨访双方不仅要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更要发掘对你有用的资源,并促进你对真实自我个性、需求、方向的进一步探索。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后,最初困扰你的问题转化为推动你成长的契机,双方对咨询目标的达成也有了比较一致的认可,接下来,我们会好好地道别。
另外,心理问题的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反复。即使你对自己有了领悟,并且利用它调整自己的生活。症状有时还是会反复。这好比戒烟,我们知道吸烟是有害的,可是戒掉它非常难。旧有的模式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非常顽固,但只要有耐心和决心,最终一定会克服掉。重要的是不要把治疗中的反复看做是倒退,实际上每经历一次反复,都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对进一步了解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参考文章:
1.关于心理咨询的20个常见困惑解答︱我爱我心理工作室
2.个体心理咨询指南
3.关于心理咨询,您了解多少呢?
4.科普 | 对心理咨询/治疗的十个常见误解
5.心理小知识 | 关于心理咨询的10个误区
6.心理科普 | 关于心理咨询,你可能想了解的(二)
7.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自己想开点不行吗?聊聊心理咨询的误区
8.心理咨询的时间为什么要控制在一小时左右?
9.关于“心理咨询师”你不可不知的10件事 |揭秘心理咨询
Copyright ©2005-202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