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 教授 体育与大健康学院院长 硕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协会管理分会常委,重庆市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席,重庆市教育协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学术部主任,重庆大学生篮球协会主席;国家一流体育学科、一流专业、专业学位和新增体育专业等评审专家,国家体育精品课程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通讯评审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持或主研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3项;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等全国各地体育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及文章10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8部。
侯乐荣 教授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学术带头人 博士生导师
曾任成都体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运动医学系系主任、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所长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运动防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科学训练”专家组成员,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科学训练”培训专家,教育部“国家级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专家,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专家,四川省“全民健身专项行动”首席专家,四川省体育局、四川省卫健委“非医疗健康干预”关键技术培训专家。
主持国家科技部863应急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项,第一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参研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省部局厅级课题多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教材3部;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梁斌 教授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体育与大健康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术带头人 硕士生导师
新华社国际大型体育赛会特聘专家,主讲体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体育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权威和重要刊物上发表并获得多次引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两项。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改革课题一项,厅级教育改革课题两项。从08年开始持续参与大型体育赛会的运行,以赛事运行专家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南京亚青赛、南宁体操世锦赛、苏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武汉军人运动会、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杭州亚洲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赛事的筹办,对大型体育赛会的运行有了准确的把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刘芳 教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兼法人、重庆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主席;重庆市高等教育职称委员会体育学科组评审专家。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等大学访问学者,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
主要讲授《篮球》《大学体育》等课程。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和参研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课十余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项目《重庆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重庆工商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薛山 教授 运动训练系主任
曾任重庆市大学生篮球协会副主席,现任重庆市大学生游泳协会主席,2014-2018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重庆地区,主持人)等9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参与专著、合著共7部。
齐效成 教授
主持和主研重庆市教委教改项目5项,主持重点项目1项,主持和主研校级教改课题10项,重点课题3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各类教研教改论文30余篇,主编教材3部,参编5部。主持和参研省部级课题5项,受邀完成政府咨询项目1项,区科技进步奖1项,重庆市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政府招标采购智库专家,亚足联C级教练员。
向超宗 教授
主持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运动人体科学虚拟仿真实验实践基地” 、中国体育科学协会项目“体育明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重庆市教委课程思政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体育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与实践、“1+X”体育强国背景下“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等课题;发表各类教研教改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大学体育》和《体育选项课教程》2部,参编6部,出版专著2本:《马拉松运动发展与潜在危害研究》《重网球场馆运营与创新》。游泳国家级裁判,中国网球协会ITF高级教练,重庆市优秀教练员、优秀裁判员,主持厅局级(及以上)项目5项,主持企业合作横向课题6项。
钟璞 教授
主持校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承担国家及项目2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重庆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在高水平学术期刋(CSSCI核心检索)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SCI2篇,其他核心学术期刋发表论文5篇。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已结题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正承担(第二主研人及子课题负责人)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国民意识研究”(18BTY090)。
巴朝平 教授
主研省部级课题1项:《重庆市大学生体质调研》;参研省部级课题1项《“脑舒合剂”改善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理研究》;主持校级教改课题3项《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改革初探》、《重庆市大学生体质调研子课题》《我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出版教材2部《大学体育理论教程》《大学体育理论教程修改版》;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篇;主持校级精品课程1项《户外运动》。《国内部分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分析》荣获重庆市第四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借鉴跆拳道的发展道路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荣获重庆市第四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试验研究》荣获重庆市第五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重庆市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荣获重庆市第五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试析我国体育学学科危机》荣获重庆市第五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地方性高校体育赛事资源商业化运作模式研究》荣获重庆市第五届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