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2023年11月25日,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与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大学外语教学研讨会”在重庆巴南融汇半岛酒店成功举办。此次会议以大会代表学术分享及分组讨论形式相结合,我校人文学院大外二系副主任杨雪飞以及英语骨干教师石兴平、胡若曦、张继媛、周先羽、陶举美参加了本次会议。该会议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教育、科技、人才的内容,教育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讨论四新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
在开幕致辞中,重庆市教委领导提出在新文科背景下,各高校应从内外部思考如何迎接大学外语教学面临的挑战。教师不仅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同时要关注社会需求开发外语课程,传播中国正能量,传播中国好声音。
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大学外语教学专委会理事长余谓深教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大环境,重庆市内各高校大学外语面临的各种挑战并号召重庆市大学外语教育者拥抱变局,打开格局,积极拓展外语课程教学内涵,丰富外语教育价值,践行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
在课程体系建设分享环节中有5位专家进行了课程体系建设分享。各位专家的报告站位高、视野广、格局大,内涵丰富、指导性强,参会教师均表示收获满满。
首先,西南大学付正玲教授分享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付教授从融入课程思政素材,培养家国情怀;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学用一体;加强技能实操,注重输出驱动;加强团队协作,秉持育人宗旨四个方面分享了大学外语教学的探索。这些内容对于高校教师开展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其次,重庆医科大学的蒋萧教授分享了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蒋教授从课前导学,课中促学,课后拓展三个环节分享了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设计。在课前导学中学生观看微视频和文献资料,同时教师通过线上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在课中促学阶段,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在课后拓展阶段学生分组分享学术论文写作和课堂演讲教师通过线上进行写作评价,进行课堂示范演讲。
随后,重庆工商大学的刘繁教授分享了新文科,新思路—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应从学生个人需求和专业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单元项目,学期为依托,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手段,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学用结合,理实一体提升教学质量。
之后,重庆邮电大学彭晓蓉教授分享了新工科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彭教授从学校需求与国家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外语教学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该背景下实行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外语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国际化工科人才。
最后,重庆大学的李小辉教授分享了拔尖人才培养背景下全英文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探索。李教授指出,在新的国际大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应凸显学生交际能力,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新定位。以学生能够理解和阐释中国文化,能够服务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为目标,培养拔尖人才。
本次大会聚焦外语课程建设与创新,外语类专家和一线教师就如何建设一流外语课程、在教学管理和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各高校的参会代表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外语教学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的主题。
会议最后,本次外语教学研讨会汇聚了重庆各高校的外语领域的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共同探讨了当前外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通过本次会议的学习,受益匪浅,指导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