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转眼又是一年团圆。
中秋·来历
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中秋节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吃月饼、猜灯谜、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传统活动
01. 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设大香案,摆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将“月神”牌位放在朝着月亮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美好生活愿望的主要形态。
02. 燃灯
燃灯,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古代,人们会在灯笼上写下祝福语或诗句,然后将这些灯笼放到河流或湖泊中,随水漂浮,寓意着将祝福传递给亲人。随着时间推移,燃灯习俗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形式。做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心愿。
03. 猜灯谜
猜灯谜由来追溯到我国源远流长的灯谜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谜语开始分化为描写特征和文字形义两种方向;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从而形成了中秋节猜灯谜的传统。
中秋·传统美食
01. 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人们把它当作节日礼品,赠送亲友。吃月饼已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每逢中秋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02. 饮桂花酒
人们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这已成为中秋节日中一种美的享受。
月怡人间烟火事,事事熹乐
心向万家灯盏处,处处团圆
小文祝愿我校全体师生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