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深化法学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与实务的有机融合,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于2025年4月30日特邀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商法领域权威学者张舫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以“《公司法》的修订与我国公司资本制度”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学术盛宴。作为民商法领域权威学者、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理事,张舫教授凭借其深耕《公司法》三十余年的学术积淀与实务经验,系统阐释了新法资本制度变革的核心逻辑,为法学学科建设与实务融合提供了创新性视角。
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法学系宗仁文教授主持,副院长黄伟、院长助理王丹丹出席并致辞,人文学院法学系师生百余人参与。
讲座伊始,黄伟副院长在致辞中对张舫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学术交流对推动我校法学学科建设的深远意义。他指出,当前法学教育亟需打破理论与实务的壁垒,而张舫教授的讲座正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典范,其研究不仅聚焦《公司法》修订的前沿动态,更注重法律规则在商业实践中的适用性,这对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法学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在历时两个半小时的主讲环节中,张舫教授以新《公司法》修订为脉络,系统阐释制度变革的核心逻辑。首先,从公司资本功能与制度设计的理论维度切入,通过比较域外资本制度设计理念,剖析公司资本确定、维持与退出机制如何平衡债权人保护与市场效率;其次,从历史视角解析我国出资制度的演变路径,结合“股东权利滥用”“资本虚化”等实务痛点,对新法股东出资加速到期、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承担等创新条款展开评析;最后,聚焦资本维持制度,论证新法通过严禁抽逃出资、限制利润分配、规范股权回购及完善减资程序等多举措强化监管的底层逻辑,并对相关条款的适用争议提出前瞻性见解。张舫教授特别强调,新法修订绝非单纯的法条增删,而是法学研究范式转型的缩影,例如,在解析“股权转让后的出资责任承担”条款时,他创造性地提出“权利义务连续性”理论,通过穿透式监管将原股东瑕疵出资责任延伸至受让人,此举既突破传统“合同相对性”限制,又契合商事交易中“风险与利益相统一”的基本逻辑。这种“问题导向”的立法思维,正是法学理论与实务经验碰撞的结晶。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新法修订的热点问题踊跃提问,张舫教授结合司法实践、理论内涵与比较法经验逐一回应,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张舫教授以其缜密的逻辑推演、鲜活的实务案例和前瞻的学术视野,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新《公司法》的理解,更通过“制度—理论—方法”的多维解构,展现了当代法学研究的科学精神与社会担当。正如宗仁文教授所言:“张教授的讲授既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法学方法论示范课,为学院推进‘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活动尾声,院长助理王丹丹对张舫教授的到来再次表示感谢,并强调本次讲座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与顶尖学者对话的桥梁,更通过制度演进的法理阐释,启示青年学子关注法律规范背后的价值平衡。
此次讲座系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法学系学术讲座的系列活动之一。未来,学院将持续邀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专家,推动建设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培养以实践为导向的应用型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