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卓越班学生视野,2025年5月7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组织卓越班学生,在院长助理高瑜的带领下赴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此次参观学习是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推进“请进来、走出去”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学院近年来通过专题报告会、访企拓岗、校际合作等形式,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生态。
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郭坤银热情接待了师生一行,并安排学院辅导员李由及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班学生全程陪同参观实验室、分享学习心得。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交流,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助力学校的拔尖人才培养。
交流伊始,郭坤银书记对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师生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办学特色。他提到,学院以“3+1”培养模式为核心,通过校企协同、项目驱动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郭书记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时代,跨学科融合与产业对接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这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的应用型本科建设方向高度契合。
院长助理高瑜对重庆大学的精心安排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发展成果。他指出,学院已开办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区块链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和信息安全等7个专业,并获批重庆市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在专业建设中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此次交流将为学院优化实践型、创新型培养方案提供宝贵参考。
实地探访实验室,沉浸式体验创新实践。
在辅导员李由及卓越工程师学院卓越班班学生的引导下,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师生深入参观了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多个主题实验室,近距离感受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硬核实力与创新氛围。
在学生开放制作实验室,16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内,陈列着学生自主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可穿戴医疗设备等作品。学生讲解员强调:“这里24小时开放,我们常通宵调试项目。学院不仅提供设备,还引入企业导师指导商业化落地,已有团队获得300万天使投资。”
在多学科AI与工程仿真计算中心,作为首批投入近千万元建设的核心平台,该中心配备了高性能计算集群和工业级仿真软件,支撑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算法开发与工程验证。实验师工程师现场演示了自动驾驶数据仿真系统,通过虚拟场景重构技术,实时模拟复杂路况下的车辆决策过程。学生代表提到:“这套系统已应用于长安汽车L4级自动驾驶研发,我们团队通过参数优化将算法响应速度提升了30%。”
在智能网联汽车主题实验室。室陈列着自动驾驶小巴、智能移动机器人等设备,并与长安汽车共建车路云协同平台。师生们观察到,学生团队正利用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融合数据,测试边缘计算技术在实时避障中的应用。实验室负责人介绍:“这里90%的项目来自企业需求,例如与赛力斯合作的车载软件可靠性测试,学生成果可直接落地量产车型。”
在机器人应用创新实验室。聚焦服务机器人研发,配备六轴协作机械臂、无人清洁船等设备。实验学生展示了其参赛作品——基于ROS系统的智能配送机器人,该作品曾获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实验室一角还设有3D打印工坊,学生可快速制作原型部件。“从设计到组装全流程自主完成,学院提供人均3万元科创经费支持。”学生讲解员补充道
通过交流学习,学生石俊杰感叹:“实验室将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无缝衔接,这种‘做中学’模式让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新思考”。院长助理高瑜总结称:“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实验室体系,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标杆式的参考范本。”
参观结束后,两校师生围绕“卓越工程师的核心素养”展开座谈。两个卓越班的学生从时间管理、职业规划、实践能力锻炼等角度,讲述了如何平衡学业压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活动尾声,两校师生合影留念,并约定后续开展联合科研与学生互访。重庆城市科技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整合校政企资源,打造“信息技术+产业”的特色育人品牌,为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