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

古今中外,历史何用——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主题沙龙汇报

资讯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02 17:55:49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现代建筑、仿古建筑、古建筑的区别与联系。3月27日,一教407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开展了一场名为“古今中外,历史何用”的主题沙龙。本次沙龙由张著灵老师主讲,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同学及部分建筑学专业同学参加。

     图片1

首先,张著灵老师同大家讲解了当下与历史的关系。她指出,历史文化工作同传统的学习历史是有区别的。第一,历史文化建筑研究的本质是解答历史源流问题,既时间、地点、建筑;第二,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是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选择。张老师还列举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同古希腊、古罗马石材建筑的例子以及原始社会建筑的例子。

接着,张著灵老师提到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在《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要素即实用、坚固、美观后,你会发现无论东、西方建筑,它的设计都深深受这三个理念的影响。

然后,张老师指出历史对建筑具有的深刻影响,并讲到历史是人的选择。它既对建筑形态具有影响,也可以使人明白历史过去是什么样、为何会这样、未来可能会怎样。因此,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前瞻性,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市场需求。

再次,张著灵老师向我们提出了怎样改造历史建筑的问题。她提出一个建筑群的改造方案让同学们讨论,大家普遍认为进行单纯的古镇改造会存在空间过大、全国古镇过多,易产生审美疲劳等问题。为此,张著灵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三种新思路——文创园改造、外国居住区改造及泰国菜市场。这样的方案使我们深刻意识到,历史文化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的研究,还包括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文风俗研究,这一认知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尽的灵感。

最后,张老师讲到,历史具有时间性,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她列举的历史中,城市名片是最能够证明这一点的地方。在重庆,10年以前的标志性建筑大家或许都会想到十八梯;而现在,大家一提起重庆,可能大家更多的便会想到洪崖洞。这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猎奇心理使得人们对这些奇特的建筑有了新的追求。在以前,保护建筑是具有一定年限的建筑;而现在,特别时间段的建筑已经成为了保护建筑的新标准,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建筑。这使得历史文化建筑的研究变得格外重要,因为我们所做的研究承载了一段记忆、一个民族的历史。

通过本次沙龙,我们深刻的认识了何为历史文化建筑研究,它决不像我们以前认为的那样,单纯的等同于历史、等同于古建筑。它所包括的含义更为深刻,如何研究历史文化并将它用于现代设计当中,是我们当下更应该做的事。

                                                        文|王紫瑶 图|张琬琨

—分享—
学校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光彩大道368号 邮编:402167 联系电话:(023)49801747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