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同学是一个乐观开朗,平易近人的重庆男孩。在当今严峻的就业浪潮下,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拿到知名地产公司“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录用通知书。他来自2010级工程造价(本)6班,曾担任建筑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主席,荣获“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团干”等荣誉。即将离开母校的他,回首往昔,与大家共同分享他的大学生涯,以及此次就业的感想。
培养能力,激发潜力
何为同学回忆道,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他大一上学期便加入学生会,通过层层面试,从近200人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有幸进入了建管院外联部。从每一次的拉赞助工作中,他学到了很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相对于同龄人来讲,他感觉自己的处事待人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在一番努力沉淀之后,大三的时候,担任了学生会主席一职。随着职位的变化,他发现自己的责任也在不停变化,累并快乐着,他在三年学生会工作中虽然少了些自己支配的时间,但收获了自信与成熟,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此期间,他特别感谢自己的辅导员肖和平老师、学院的杨书记和谭莉老师对他的帮助和提携,以及同学们的信任。在自身的努力及老师的栽培教导下,他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凭借着自己的才干,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美丽的蜕变!在学生会三年来的工作为他这次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埋好了基石,起到积极的影响意义。
在失败中收获信心
对于就业这个话题,他觉得我们学校很多同学由于家境很好,家里都会安排好就业,都不会自己去找,还有一点是因为自己感觉受到学历限制,和“985”、 “211”大学毕业的同学竞争起来处于劣势,自己底气就更加不足,更何谈如何找得到工作。这个事实确实如此,在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他也是屡次碰壁,却从没放弃过。在一次次的打击后,他重新整理了思路,穿上笔挺的西服,撇脚的皮鞋,又一次进入了重大的面试场。一次在参加一知名房企的面试中,有近3500人投了简历,几轮之后就剩50个了,最后他拼到了只剩5名应聘者的最后一轮,可惜用人单位只要了一人,他还是被淘汰了。尽管他最后还是没能拿到offer,但这次的面试经历让他收获了自信,因为留在最后的5个人里边,其中两个是重庆大学研究生、一名重庆大学本科生、一名四川大学的本科生、另一个便是他自己。能和这些同学在同一个平台上扳扳手腕让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也对接下来的面试充满了信心。
展示自己的亮点,关注细节
对于最后相中的“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存在一部分机缘或者说是巧合,由于一些原因,何为同学差点错过这家公司。在2轮面试后,他进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关键面试环节,在此环节中,他用具有创新性和代表性的回答得到了HR的肯定,凭借着较强的综合能力及对房地产行业的了解,他从各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顺利拿到格力地产的offer。当谈到他打开格力地产官网,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录用名单上的时候,内心说不出的喜悦。但压力也并存着,因为自己与同济大学、华中科大及其他被录用的同学比起来,自己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还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在这样的公司站稳脚跟。最后何为同学还提到,他在每次面试后都会和考官们握手道谢,这是很多同学容易忽略掉的一个细节,要知道你的礼貌,得到的是考官们由心的微笑。这便是他赢得这份工作所展示的个人能力,以及在细节上的关注点。
坚持自我,促成飞跃
最后,何为说面对这份毕业生访谈录,其实心中感慨还是颇多的。他觉得大学时光里,自己并没有取得什么瞩目的成就,专业成绩也并非一拔头筹。而之所以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全与他不断地坚持自己、挑战自己有关。从高考填报志愿时,自己选择工程造价这一技术性专业到现在大学毕业,他不让家里安排工作,坚持自己找工作,他觉得,年轻人就该多自己出去走走,开拓视野,多学点东西。到老时,也可以想想,自己曾经年轻过,敢为自己心中所想拼搏一番,哪怕失败也不后悔,不逼自己,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潜能有多大。所以他希望今后的大学学子们无论在何处都要为着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希望大家能找打一个满意的工作。
通讯员:周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