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采访 :新闻中心 姜鑫 陈佳圆
撰写: 新闻中心 陈佳圆
刘健国教授简介:教授、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吉林省司法鉴定会计师;吉林财经大学(原长春税务学院)和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曾任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兼财务总监、教授。现任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资产评估教研室主任。作为注册会计师,为近1,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出具了验资报告。多年来一直承担资产评估、会计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与于淑娟等共同主编了《会计核算与报告》等书籍。
青年教师宜多“实战”
记者:刘老师,您好!作为一位资产评估及财务领域工作多年的教授,您认为青年教师怎么样才能快速成长?
刘老师:现在,大多数青年教师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去担任教师,实际操作经验较为欠缺。拿会计专业来说,这是一个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青年教师如果没有实战经验的话,就只能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多外出学习,进入企业工作,这样才能对本专业有一个更好理解,才能将理论与实践更充分地结合在教学之中。
记者:您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没有什么具体建议?
刘老师:我认为一部分青年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不够重视。理性思考较多,感性认知较少。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更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要让学生理解专业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实战能力。
比如可以将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分岗实训,把理论教学融于实践之中,让学生从实际经验中理解知识。同时我们也倡导学生在假期期间,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企业单位进行实习,把理论上的东西更好的融于实践,做到基于理论,但又超越理论。
培养学生兴趣 积累实践经验
记者:您在向学生授课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来上课的?
刘老师:我比较注重实践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我在讲清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经常为学生讲授实际操作案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基础知识,推动学生养成兴趣,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
记者:那么您在实际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程设计的?
刘老师: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一直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实际操作。在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上会计学基础课程时,我让同学们订购了《手工全盘帐及会计电算化实操》等教材,里面的票据都是目前企业正在用的票据,同学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马上就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去。
下学期,我打算建立资产评估学习兴趣小组,定期给同学们一些命题,让同学自己找资料,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理解基本理论才能掌握专业知识
记者:现在有部分同学学习时功利性很强,可能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东西才会重视,其他知识容易忽略,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老师:大一大二是打基础的时候,把基础东西掌握了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现在的一些小知识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都会有所应用,只有理解了基本理论,形成基础框架,才能更好地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记者:据我所知,我们不少大一或大二同学热衷于考各种资格证书,您认为考证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有用吗?
刘老师:我认为不少资格证书只是一个人将来从业翅膀上的一根羽毛。不少人认为,证书就证明了实力,但其实只是实力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加强个人的实战能力。
记者: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的时候所选择的专业可能并非自己所喜欢的,有些同学可能进校伊始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您对这部分同学有什么建议?
刘老师:现在的大学与过去不同,过去想要跨专业学习是很难的,而现在学校都增设了选修课程,同学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再围绕自己的兴趣做更深入的学习。
不过,我认为首先一定要把握“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现在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学习的,只有先掌握一项生存技能才可以考虑今后的发展。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且全力以赴的学习。
记者手记: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刘建国老师是一位典型的“双师型”教师,既有长达20多年的一线财务工作经验,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据经济管理学院曹跃群院长介绍,他为青年教师讲的示范课,受到了一致好评。学生们也非常喜欢他在教学中随手拈来一个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深奥的理论知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刘健国老师喜欢运用比喻,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也许是他教学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他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再加上充足的实战经验,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理论知识。
刘老师认为对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来说,必须十分注重“实战”。他认为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同样重要。在他看来,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学校同学,都要学会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方如此,才能在激烈竞争的时代给自己找到一个立足之地。
在采访中,他让我们印像最深的一句话是:“虽然这是’拼爹’的时代,但更是一个‘拼知(拼知识)、拼资(拼资源)’的时代。” 他强调,只有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紧密结合,才会成为真正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