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学院2011级校友曾吴静霆,现就读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日前,他以家乡简阳的成渝铁路简城段铁道及两侧区域作为对象,改造的项目在国际赛斩获四项大奖:2020年美国建筑大师奖城市设计学生组最佳(紫色)、2020年美国建筑大师奖建筑更新获奖(灰色)、2020巴黎DNA设计奖景观设计唯一获奖(绿色)、UNI公共建筑奖评审团奖(黄色)。
2020年美国建筑大师奖城市设计学生组最佳
曾吴静霆从小在简阳的老城区长大,在进入城科建筑学院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并加入肆零玖工作室,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的协作下,积极参与竞赛活动,认真对待每一次通过设计表达自己的机会,为专业能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archoutloud东京垂直墓地概念建筑竞赛冠军(与肆零玖工作室同学共同参与)
重庆别处南山民宿设计(建成)(与肆零玖工作室同学共同参与)
重庆合川某医院(在建)(与肆零玖工作室同学共同参与)
后为进一步提升学业能力,考入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在专业能力的支撑下,他带着对家乡生活美好图景的回忆及未来美好蓝图的构建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景,用自己的设计来推动家乡的铁路改造。
设计构思
漫步于成渝铁路的两侧,最让人感动的就是铁道两侧丰富的生活,无论是绛溪河畔的老渡口,还是城北城南两座菜市场,抑或是花园街到医院路里自发表演的老人,这样和谐的小城生活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能在未来的改造和发展中保留的市井生活气息与城市灵魂。
而老城区内缺少运动,休闲的基础设施,缺少像样的公园绿化的这一问题,他也借铁道周围的空间设计来改善,同时延续大家对于老铁路的记忆与情感。曾吴静霆希望用自己的设计来推动简阳的铁路改造,并成为一个新的范本。
在城市过去的发展中,铁路的角色是具有双面性的。它一方面连接了简阳与成都,重庆乃至更远的大城市,从而带来了城市的发展与机遇。在另外一方面,由于城市的发展,铁道渐渐的由城市的边沿变为了城市的中心,从而带来了交通的堵塞,噪音的干扰,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而曾吴静霆的设计所想要提到的概念是城市缝合,用景观的方式将两侧的城市重新缝合起来。原有的铁道,在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形态走向的同时,被改造为自行车道,能够连接县城市区与周边的其它村镇。铁道两侧的区域,则被改造为城市公共活动区,用来设置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城市剧场,市民美术馆等县城中缺失的城市功能。由于丰富的文化公共空间吸引了极大的人流,因而少量的餐饮娱乐与商店可以被放置在其中。而一条步道将不同高度的这些功能串联起来,满足人流的需要。步道按照残疾人坡道的标准设计,从而方便老城区的残疾人以及老人使用。
城市的一些旧有的功能被转化成为了新的城市活动,原有的城市缺陷又被修复与弥补。北门市场被做成了一个有高差的“太古里”,安置新的商业,一直延续到绛溪河边,重新建设了码头,作为旅游和观光使用。实验小学旁修建了新的球场,泳池与空中的跑道,在满足小学生的同时也开放给市民大众。花园街与新民后街之间是各类年轻人喜欢的运动与休闲设施,而医院前则是为老人表演准备的城市剧场与门球场。原有的利民桥在将地面留给车行的同时,又在上面增加了一个空中美术馆。
新北门市场
小学与市民共享的运动场
新利民桥美术馆
门球场与攀岩墙
获奖感言
以前听人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我这次的获奖让我感觉家乡的,也可以是世界的。在去报名这些奖项之前,那些来自世界各国的评委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听说过我的家乡简阳,而我为家乡做的设计如何从这些来自于全世界的,着眼于各个知名城市的方案里脱颖而出。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与市井生活的回应以及当中蕴藏的人文主义关怀。建筑设计,如同诗词歌赋,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朴素真挚的乡土人情。获得这些奖项并不重要,更加重要的是把我成长的故事,我和很多简阳人对于铁路的记忆,对于更好生活的向往,融入到设计中去。并用我的设计来为家乡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贡献自己独特的力量。(传媒中心 谢冬建/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