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都说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这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具备的,而经济管理学院有这样一群“师德师爱”典型,他(她)们敬业爱岗,埋首于教学、学生工作,以一颗赤诚之心彰显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如今的学院教师团队在院长张子林教授、冯鑫书记、万能副书记的带领下,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倾心注力,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团结凝聚的教师队伍。
刘定祥教授:宽厚待人 敬业爱岗
“一个人的痛苦,不能将它转嫁到其他人身上。”因为热爱,他选择站在讲台;因为责任,他选择坚守讲台。
刘定祥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首批社科专家库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数理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曾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现任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
清晨,伴着雾蒙蒙的天苏醒,在307-1的办公室,灯光闪亮。原来,是刘教授又在改作业了!谁曾想,不久前的他正躺在医院接受治疗……
两个多月前,刘老师不幸遭遇了车祸。从其他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次车祸事故严重,刘老师作为受害方,左臂打了钢板,自己承担了所有医疗费用,且没有索要赔偿,只因他得知肇事方是一个30出头的年轻人,体谅现在年轻人生活不容易。但他自己谈起这段经历时,却是云淡风轻的一句“车坏了,人没事。”
在医院期间,刘老师源于对教学科研事业的喜爱,即使受伤在床,也不忘看书学习,做教学准备。出院后,学院领导希望他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再投入教学工作,但被他拒绝了。“不能耽误他们学习,不能让同学们知道,怕他们多担心。”他将自己的伤痛化为满满的动力,投身在教育事业中,似乎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于这份职业的热爱。
源于热爱,便不顾风雨兼程。刘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坚强乐观,认真负责的老师,他愿意在办公室为了一个学生的某一道题耗一下午,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讲解。很幸运,能在最好的时光与刘定祥教授相遇,是良师,亦是益友。衷心希望刘老师保重自己的身体。
寇亚丽:忍痛在岗 亦师亦友
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残,种花容易树人难。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寇亚丽老师的事迹更是完美诠释了何为师德师风。
寇亚丽,有着20余年企业工作经历,资深HR,重庆曼斯特人力资源咨询公司高级顾问,永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现任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
寇亚丽老师在上学期期末查出了左脚脚踝脂肪瘤,需要手术治疗,为了不耽误学生期末结课,寇老师忍痛坚持到期末。在寇老师手术治疗期间,不少学生都十分思念寇老师,关心寇老师的病情。当寇老师得知后,在本学期手术过后不到两周便重返讲台,当被问到原因时,寇老师答道:“学生们都在期盼上我的课,我作为老师,不能让他们失望,学生对我的喜爱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
在采访寇老师的学生时,不少学生都凑到采访镜头前,想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喜爱与关心,同学道,当同学们得知寇老师的病情后,都十分焦急,希望可以去探望老师,但老师不告诉大家,大家也只能干着急。寇老师回来的那一天大家都十分激动,抢着往前坐,只是为了能更好地听老师讲课。
寇老师并没有完全恢复,上下楼梯还需要学生搀扶,寇老师的这种带病未痊愈坚持授课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老师对学生们的敬业负责态度,更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
李晓飞:一份情怀 数十载耕耘
李晓飞,原为学院辅导员、党建板块负责人(现任电气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他是自己学生眼中的“好导员”,他是学生党员骨干眼中的“好管理者与引路人”,他是辅导员口中的“好大哥”。他十四年扎根一线,培养五届毕业生累计达一千五百余人,在新岗位赴任临别之际,将十四年工作整理为“经管家书”,分享给并肩作战过的同事们。
三千余字家书,字字珠玑。其中写道,与学生相处应使学生心存“敬畏”。敬其人格魅力,畏其原则和底线。十四年辅导员工作无一例安全问题,事先准备预案、对学生细致的观察、联系方式的畅通……认真总结经验才是处理工作得心应手的秘诀。李晓飞在十四年的工作中多次获得校级荣誉,依托其体育专长多次带领经济管理学院运动队斩获各大项目冠军。开展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化工作、建设辅导员队伍……对于学院领导交代的任务均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兼抓学院党建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学院五次获得校级优秀党组织称号,拿下了学校第一个全国首批样板支部称号和重庆市先进党组织称号。十四年间获得了太多的荣誉。
李晓飞这名领导眼中富于开拓精神、积极进取的干将虽然离开了经济管理学院,但其精神已根植于经济管理学院之中,其也必将在新的工作岗位再创辉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挥洒汗水,勤修师德,无论身在教学岗位的刘定祥教授、寇亚丽老师,还是曾在辅导员岗位上的李晓飞老师,他(她)们点点滴滴平凡的坚守与付出,浸润在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事业的路上,谱写了出学院师德师风的动人篇章。(吴思琪 吴琦 李方林/文 吴琦等/图 传媒中心 秦美玲/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