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近日,我校建筑学院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所长吴涛教授带领学生和丰都县文管所刘屏所长来到小官山古建筑群,对三峡移民地面文物搬迁复建工程进行了课题调研。
刘屏介绍到,历史上丰都是长江三峡库区沿江经济带中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上世纪90年代新建三峡工程的决议通过后,将集中于老县城的地面文物于三峡库区淹没线以下的古建筑,整体搬迁复建至小官山。2010年小官山古建筑群被列入第二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吴涛在调研过程中对同学们讲到,目前丰都老县城遗存下来的单体建筑或院落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上覆小青瓦,多为四合院式民居。这些明清古建筑在建筑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三峡传统民居的价值不仅仅在与建筑本身,随着三峡移民文化、民俗民风文化、古镇保护、整体保护等观念正在被人们逐步重视起来,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面对这些古建筑因种种原因在原有环境中无法生存的问题与现状,我们都应加以保护,不能一拆了之,提早保护古民居等有形的物质遗产和场所,用保护、保留代替销毁。

随后吴涛一行结束了对小官山建筑群的调研,来到了丰都县文化委与陈豪主任进行技术层面的交流,交流中陈豪对研究所做出的前期调查勘探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讨论了下一步深入展开课题调研的工作事宜,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可以探索尝试在整个三峡库区搬迁工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区县推广,使小官山建筑群形成历史建筑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示范工程。
本次建筑学院与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共同承担的,对丰都县小官山历史搬迁建筑的文化保护和传承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将继续保持严谨学风,结合地方特色,积累经验的同时,将教学进一步融入实践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学院研究所的作用。同时响应了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推动学校的转型发展。(建筑学院 历史文化建筑研究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