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我校人文学院·基础部王艾娟老师在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利用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目前,王老师主要承担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课前,王老师从中国近现代史中抽取了主要历史事件作为同学们未来的研究主题,每位同学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加入,而每个主题则由8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在完成了以兴趣为导向的分组之后,王老师提出了较为详细的任务要求,包括选题、展示形式、参考资料、考评办法等。为了保证研究质量,王老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选题做出了详细指导,确保自选题目紧扣教学主题,要求展示内容应紧紧围绕主题和历史主线,并且能够为突出主题或历史结论提供更加翔实、丰满、生动的历史论证。
课堂上,同学们通过PPT演讲、模仿历史人物对话、制作教学视频或以创作情景剧的表演方式,表达自己对相应主题之下历史结论的理解。尽管条件十分有限,但不乏有研究小组充分发挥了创造力来克服各种困难:用传递话筒的方式来弥补音响设施的缺失,用贴名牌的方式来弥补服装对角色的区分作用, 用后期剪辑技术和配音来克服各种手机拍摄的不足,用硬纸壳制作旗帜、手枪等各种简易道具来增添表演力,甚至不乏有男同学不得不牺牲自我形象扮演慈禧、秀芹等女性角色……整个课堂妙趣横生,各组同学齐心协力,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里。书中那些大家熟悉的历史事件或结论,从生硬的文字变成了现场精彩的演绎,当“谭嗣同”慷慨激昂地朗诵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诗》时,当“秀芹”对着“李云龙”高喊出“向我开炮”时,当“红军小肌痹谝慌远雷酝萄室安耸保杂诎瘛⒚褡寰瘛⒏锩竦牧煳蛞丫腹侨攘业恼粕泶锪顺隼础�
王老师认为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信仰的教育,还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任务的下达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课程,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去探讨思考,不仅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而且能通过小组之间的组织和协作,使同学们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两难的抉择”,虽然各组研究主题的展示时间被要求控制在5分钟以内,但王老师仍然担心选择这样的模式会压缩自己的教学时间,同时也担心同学们的作品不能很好的体现教学目的。通过大半学期的尝试,大部分小组能够全力以赴完成研究任务,并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王老师感悟到:任何教学形式都必须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和目的去展开,教师一定要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之后,通过巧妙详尽的教学设计,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才能保证教学效果,而避免流于形式。(教务处 蔡福军、周锐棣、邓渝/文 张兰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