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动我校积极参与主城都市区“五座城”建设,赋能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12月24日,经济管理学院组织教师及学生代表前往参观“重庆工业博物馆”和“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践行重钢人勇于开拓的精神,进一步传承重庆人民“愈炸愈强”的精神。
上午,教师及学生代表组织参观了重庆工业博物馆。走进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长廊,“魅力重庆”彩车、马力双缸卧式蒸汽机、老旧的钢铁机器等工业元素记录了这座工业城市的辉煌。在主展馆、钢魂馆内,张张重钢文书,座座钢铁机械,尊尊蜡像一一呈现于眼前,党员同志们驻足观看,专注倾听,深入了解了重庆工业的发展变迁。馆内陈列了实业救国的先行者,工业内迁的建设者和工业历史的足迹,馆内的铁铸风华让教师及学生代表深刻体会到中国工业的发展变革,纷纷感慨重庆工业基地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深深地被先辈们敢于奋斗、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所感染。
下午两点,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教师及学生代表走进“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寻找那份必胜信念的精神密码,通过聆听讲解,感知防空洞时代记忆。全面抗战期间侵华日军对重庆进行地毯式轰炸,防空洞作为山城人民不屈抗战的见证,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教师及学生代表通过观看还原防空洞内发生窒息与踩踏的视频、立体模型以及照片图像,体会他们在苦难中崛起,在涅槃中新生,纷纷表示自己定会做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发奋图强、开创未来。
通过参观游览此次景点,教师及学生代表对主城都市区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积极发表观后感想。
陈伟老师:工业兴则国家兴,没有坚实完备的工业基础,国防经济就缺乏坚实有力的支撑。真理在大炮的射程内,先辈们在百废待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了独特的工业发展体系,为共和国的发展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给我们留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任雪羽老师:重庆大轰炸“六五”大隧道惨案遗址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力见证。它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也见证了重庆市民团结一致、“愈炸愈强”的抗争精神。揭开伤疤虽然痛苦,但唤起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才是最好的纪念。正如这座深藏地下近20米的洞穴,它是历史的证人,守着时光流逝,无声地、坚定地告诉全世界——勿忘历史,祈愿和平。
谭晶秀老师:历史,是现实的基础,更是未来的起点。铭记重庆大轰炸的历史,缅怀死难同胞,不是去咀嚼历史的苦难,更不是为了延续旧时的仇恨,而是为了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是为了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如今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们须重温和铭记那段苦难,不忘国耻,激发自己学习的激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大好的学习时光,这才是对这些先辈和这段记忆最好的回报。
葛秀红同学:通过今天参观工业博物馆,我对我国工业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明白了他们的起源发展历程,在这里可以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全过程,陈列馆里一件件满载岁月痕迹的展品,那充满重金属感的深绿色点缀上中国红,让我不由得对那些推动中国工业历程车轮前进的前辈们充满敬畏。感动,感慨久久回荡于心,我对我是祖国的一份子感到自豪和骄傲。
砥砺深耕惜韶华,踔力风发续华章。通过此次主城都市区建设活动,不仅让教师及学生代表深切感受了重庆工业的独特魅力,更深切感受了重庆人民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熠熠生辉的铮铮气节,不断勉励自身,激发磅礴奋斗之力,厚植爱国情怀。教师及学生代表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定将铭记历史,愈挫愈勇,勇担历史赋予的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崭新的精神风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市区建设贡献力量。(文:唐滢 胡文秀\编辑:邓慧璇 张景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