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代码:12616
2021年11月3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共评选出48个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其中我校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获此殊荣!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研室成立于2005年,经过16年的建设,已成为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一、工作机制完善、发挥作用显著
教研室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机制,确定每周四下午开展各类教、科研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师资队伍已具规模:教研室拥有一支由16名专职教师组成的,兼具学术水平和工程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及中级工程师5人,助教1人;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教研室承担市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项,校级一流课程10项。教、科研水平显著提升:教研室承担省级及以上级别的教、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核心10余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项;教材建设硕果累累:教研室团队出版教材20余本,专著2部,其中《水力学》在2020年被评为重庆市重点建设教材;学科竞赛水平显著提升:教研室指导学生在历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全国建筑类院校虚拟建造综合大赛、“鲁班杯”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作品大赛等比赛中,获奖500余项。
二、着力土木工程专业建设,建成市级一流专业
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该专业2015年获批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年顺利通过验收;2018年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项目;2020年申报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
三、积极探索创新,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应用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3+1”培养构架,优化建立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核心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丰富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培养方案具有了鲜明的“应用型”特征。
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双主体”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多举措推行校企深度融合“双主体”型的教学模式,已与国内知名土建企业共同开设了8个校企协同定制班,建立学生专业社团以及设置校企协同的综合实习环节,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确保真实项目、行业标准融入课堂;联合重庆长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所,共同建立校内结构设计研究所,确保行业标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通过上述教学方法,基本实现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土建单位需求“无缝对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广受业界好评,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今后,土木工程教研室将继续不断强化教学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组织形式,明确职能定位,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激发组织活力,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并及时总结特色经验、做法,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教研室/图文 传媒中心 张筱竹/编辑)